報導,3D存儲器芯片將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新戰場。在開發新一代3D存儲器芯片與推進商品化上,全球前二大NAND存儲器廠-日本東芝與南韓三星電子,彼此之間正展開一場激烈的生死斗。
據報導,東芝計劃在2019財年生產容量高達1TB(terabyte)的NAND芯片,是目前NAND芯片容量的16倍之大。
3D存儲器芯片內部層數越多,存儲器容量就越大。目前東芝與三星均未透露自家開發中的3D存儲器芯片能容納多少層數。產業消息來源透露,去年兩家公司的3D芯片內部層數已達到24層,今年可望進一步開發32層的3D存儲器芯片。
東芝主管表示,目前在這個階段尚無法量產3D存儲器芯片,因為采用尖端技術的傳統型2D存儲器芯片,仍較具生產成本競爭力。不過,一旦3D存儲器芯片內部層數達到48層這個技術門檻,那情勢將完全逆轉,存儲器芯片世代將正式從2D進入3D,而這個改變可能提前到來。
產業專家表示,東芝與三星均計劃在2015年開發出48層的3D芯片,兩家公司現正彼此較勁,希望趕在對方之前推出真正的新一代存儲器芯片。
只要跨過48層的技術門檻,東芝與三星就可能投入3D芯片的量產;而誰能最先達到目標,誰就能搶占在3D芯片市場取得領先優勢的先機。
三星14奈米制程于年底量產 高階移動AP需求疲